让春天走进心灵作文
2015-11-15 09:48:36 12
作文一:让春天走进心灵
走进心灵,走进去,寻找心灵的春天。
从懵懂时就一直困惑;为什么,为什么春天在人们心中,永远是美好的?
从小,我和伙伴们挽着手,唱着童谣:“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……”那时的我就知道,春天,在那小朋友的眼睛里。
孩童,是天真的,是可爱的。可不吗?眼睛是心灵的窗,眼睛里有了春天,心里,也就装着一个春天了。
大一些,我,便开始迷恋起哲理故事来。还记得一个故事:小和尚看着满地落叶伤心地问老和尚:“春天,在哪?”老和尚回答他,春天,在心里。“可我怎么感不到?”“因为你心中无景。”
记得故事下面还写了几行小字,但都记忆模糊了。那时的我,只知道“心中无景,心中,就没有春天。”
从那时起,我便开始慢慢留意起春天来了。渐渐的,知道了什么是“忽如一夜春风来,千树万树梨花开”;知道了什么是“春风又绿江南岸,明月何时照我还”;知道了什么是“春江潮水连海平,海上明月共潮生”。
渐渐的,我便知道了:春天,是花开;春天,是草绿;春天,是水涨。
现在,我明白了,春天,在人们心中,为什么总是美好的。因为,它是生机、它是活力、它是新的开始;他还是孩童眼中的纯真、家长眼中的期待、我们上课时的专注、老师讲课时的绘声绘色。当然,它还是美。一切的美好:瞬间的美、长久的美、生命过程中的美、生命初始时的美。抓住美,长久的保留,把他们装进心灵,让他们在心灵深处生根发芽。
把美,装进心灵;让春天,走进心灵。
作文二:让春天走进心灵
千年前的泗水之滨,那儿的风带着杏花的甜香,那儿的水漂着杏花的落瓣。而杏坛之上,坐着一位老者;坐在他周围的,是他的三千弟子。
“不要因为我比你们年长一些面受拘束,”老者说,“谈谈各自的志向吧!”于是他的弟子,如同枝头热闹的杏花,谈起了各自的志向:治国方略、礼乐教化……
“曾点,你如何呢?”老者问。
曾点的鼓瑟停息了,他站起身来:“我的志向不同于别人。我只想在暮春时节,穿上新裁的春衣,与五六个年轻人,六七个孩子,结伴在沂水里沐浴,然后来到舞雩台上吹吹风儿,唱着歌儿一起回家。
曾点的话语如同拂过杏花的微风,让老者的心感到温暖。当一片花瓣落到他的衣襟上时,他点了点头:“我是赞成曾点的。”
《论语》中的片段。窗外漫天纷飞的雪花,灯光下不知疲倦地亮着,整个房间充满了怡人的光亮。该用什么字句,来表达我内心顷将澎湃而出的情感。
已是冬天,气温渐近零下,忽然无比向往春天:春天潮湿温暖的天气,春天的柳枝,春天的杏花……又觉得,春天不远了。
看曾点内心的春天,如此的细滋暗长的春意,拔节而上。从前的自己,总觉得这个冬天自己心也如西北风吹那样空空荡荡了——许是被冬天呼啸而过的风吹得昏头转向,感受不到那样温暖的春天了。可是。
又如,看完这个片段的我,忽地被填充了什么东西,仿佛那些春天的音符依旧失动地、活灵活现地在我眼前,“不是春天不远了,是春天一直伫留在我身旁,从未离去,从未改变。”
我有爱听的歌、爱看的书、爱写的文字,只是因为,被身边寒冷肃杀的冬风所欺骗,而忘了在心中打开一扇门,邀请春天走进。有自己的志向,并向着理想前进,这就是春天给予我的希望啊!
就像曾点一样,有着令人温暖的所想,就像孔子一样,有着教导弟子般的芬芳感念,包括那名轻轻的“我是赞成曾点的啊。”让我相信,即使在寒冷的冬天,照样可以有温暖如春的心灵。
作文三:让春天走进心灵
从懵懂时一直困惑;为什么春天在人们心中,永远是最美好的,为什么不是夏天、秋天、冬天呢?
从小时候起,就经常和一群小伙伴们在一起一块哼唱着一首童谣“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......”那时候的我,就只知道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。
上小学以后,就在上网时,不经意看到了人们笔下所歌颂的春天,在他们的笔下,春天是多么美好呀!为什么人们都来歌颂春天呢?
而又长大一些,便开始迷恋一些哲理故事,我好像还记得其中一个是:“从前有个小和尚看着满地落叶伤心地问老和尚:“春天,在哪呢?”老和尚回答他说“春天,在自己的心中。”“我为什么感受不到呢?”“因为你心中无景”
从那时起,我便开始留意起春天了,渐渐的,我了解到了:
春,暖人心脾,“ 沾衣欲湿杏花雨,吹面不寒杨柳风。”
春,沁凉润透,“天街小雨润如酥,草色遥看近却无。”
春,酒里飘香,“借问酒家何处有,牧童遥指杏花村。”
春,稍纵即逝,“林花谢了春红,太匆匆。”所以“有花堪折直须折,莫待花落空折枝。”
春,魂牵梦绕,“春归何处?寂寞无行路。若有人知春去处,唤取归来同住。”
……
渐渐的我知道了,春天是暖人心脾、是沁凉润透、是酒里飘香、是魂牵梦绕。
现在我知道了人们为什么都要来赞颂春天了!因为,春天代表的是生机、活力、新的开始,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,是美的季节,是美的享受,我们要抓住美,长久的保留,把他们装进心灵,让他们在心灵深处生根发芽。
把最美丽的春天的景色装进心灵,让美丽的春天,走进心灵!
相关文章
- 标签列表
-
- 作文
- 其他类
- 体裁作文
- 节日作文
- 高中作文
- 小学生作文
- 语文
- 美文
- 教育
- 句子
- 阅读
- 古诗文
- 文学赏析
- 大全
- 问答
- 读后感
- 写作指导
- 外语
- 外语课堂
- 名著阅读
- 字数作文
- 祝福语
- 词汇
- 爱好
- 唐代诗人
- 作文素材
- 学历类
- 瑞文网
- 交际礼仪文书
- 歌词
- 高考
- 散文
- 励志
- 观后感
- 古籍
- 计算机类
- 职场
- 造句
- 教案
- 外语类
- 资格证类
- 古诗
- 语录名言
- 阅读答案
- 人物作文
- 书画
- 学科教育
- 句子大全
- 日常行政公文
- 总结
- 课文大全
- 规章制度
- 知识
- 宋代诗人
- 板报大全
- 成语大全
- 近义词
- 诗词
- 工作总结
- 初一作文
- 手抄报
- 诗
- 试题
- 优美句子
- 节日庆典
- 职业技能
- 诗句
- 好词好句
- 诗歌
- 春节
- 现代作家
- 关于什么的作文
- 事务文书
- 名言语录
- 求学指南
- 高校排名
- 素材
- 自然作文
- 教学设计
- 书信函范文
- 词语
- 学生范文
- 大学
- 对联
- 读后感大全
- 演讲稿
- 琴棋
- 初二作文
- 初三作文
- 文艺体育
- 乐谱
- 赏析
- 学习资料
- 语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