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找作文 >作文大全 > 正文

关于平凡的事例

2015-11-15 09:40:38 12

关于平凡的事例图片

关于平凡的事例一:

    她叫刘银秀,是龙马潭区小街子小学的一位高级数学教师,年龄51岁,从1978年开始执教,至今近30年,现任一年级两个班的数学教师。

    2006年12月26日,因胆结石病复发,在病痛难忍的情况下,被迫去送院做开刀手术。其实,他的这个病已经有好几年的病史了。几年来,她饱受病痛的折磨,但她一直舍不得去医院根治,她怕因自己去治病而影响她的学生的学习,所以几年来她对自己的病一拖再拖,直到病倒为止。做完手术后,她本业可以在家里安心把病养好再说,但躺在病床上的她仍时刻惦记着——期末临近了,学生的学习怎么样了?卧在病床上的她为了时刻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情况,叫家人去把学生的作业和考试卷子拿回家里,不顾体弱和伤口的巨痛,躺在床上认真仔细地检查批改学生作业和试卷,在有错的地方详细作上批准,夜晚都批改到深夜才能休息,第二天再叫家人把批改的作业和试卷交给学生带回学校发给学生。

篇关于平凡的事例二:

1996年,曲勇从工厂下岗,来到邮局当了一名投递员。他十分珍惜这份工作,暗暗发誓一定要干好,于是成就了一个平凡人的不平凡。

曲勇所服务的段道是宣化投递支局里程最长、零户量最大、门市房最多的段道,有2万多户居民、200余家小商户,地处哈尔滨市区繁华路段,但曲勇接手工作以来从未出现过质量差错,用户满意度达 100%。

谁都知道投递工作辛苦。要想做好投递工作,那就得苦上加苦,感动用户是不容易做到的。一次,一张高考录取通知书到了曲勇手中,望着这封只写了街道号却没写单元号的邮件,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找到此人。该地址共有 12个单元,查找起来非常困难,这可难坏了曲勇,怎么办,退回?按业务要求他完全可以按地址欠详退回邮件。但一想到这可是孩子一辈子的大事,耽误入学怎么办?必须得查。于是,他先到居民委了解情况,未果。后到派出所调出用户名字,当时派出所共有 7个重名者,曲勇将目标初步锁定在年龄在十七八岁的人身上,没有找到。于是曲勇一个人一个人地排查,调遍了所有同名同姓者的档案,最后终于确定了录取通知书是寄给学生老师的,当他敲响该用户家门的时候,窗外已是繁星点点。

近年来,经曲勇的手复活的“死信”就有 300余封。他将用户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,不但赢得了用户的肯定,也赢得了用户的心。仅 2004年和 2005年,他收到用户的各类表扬信就有百余封,目前曲勇获得的表扬信、锦旗数量名列哈尔滨局第一名。 2005年年初,原在他段道的飞达驾校搬到了文昌街 103号,已不在曲勇的服务范围,但用户有感于曲勇的服务,订阅的四种杂志说什么也不转走,曲勇就利用下班时间给他们送杂志,一送又是一年。

    随着段区的扩大,特殊用户群体的增加,为了让用户在最短的求,赢得了用户的一致好评。时间内见到订阅的报刊,曲勇自建了杂报、大用户、特殊服务人员登记本,并熟记于心。这样既方便了用户查询订阅的报刊,又能有效地保证大用户、特殊服务人员的需要。

关于平凡的事例三:魏青刚

    借助于青岛一位普通市民不经意间留下的DV影像,我们认识了一位平民勇士——魏青刚。

    去年8月8日,成百上千的人聚集在青岛崂山海岸边观看“麦莎”台风带来的海潮。不料一个巨浪袭来,把岸边的一个女青年卷入海中。此时,正在岸边、从河南农村来青岛做装修工的魏青刚没有丝毫犹豫,纵身跳下两米多高的防浪墙,向落水女青年游过去。一次、两次、三次,魏青刚跟巨浪搏斗了40分钟,而在这次下海救人前,他从未见过海,也从未在海浪中游过泳,只在家乡有过两次勇救落水者的经历。

    穿着被海水浸透的衣服,拖着极度疲惫的身躯,魏青刚缓步走回了工棚。3天后,人们才知道了英雄魏青刚的名字。魏青刚的义举很英勇,但他的言辞却极朴素:“小的时候,父亲就对我说,能帮助人家就尽量帮。你有困难,别人可以帮你,人家有困难你不帮助别人,你的善心在哪里?我总是想人家的命是命,自己的命也是命,比方自己牺牲了,换取了人家的生命也是一样的。”

关于平凡的事例四:黄洞乡沤菜村妇女陈茂容

    养大自己生的两个小孩理所当然,同时还养大小叔子的两个小孩,自然就不容易了。如果还兼照顾公公婆婆和自家父亲及小侄女,还要种田种土、养家糊口都毫无怨言,这样的女子,无疑是贤惠到伟大了。桂东县黄洞乡沤菜村坛树下组47岁的陈茂容,就是这样的人。

18岁那年,陈茂容从本县城关镇光明村嫁到坛树下村扶家。这里田土少,人平仅0.6亩,但家里人口多,丈夫扶春生6兄妹,加上公公婆婆,这是一个大家庭。丈夫排行老四。婚后两年,添了一双儿女。丈夫被供销社聘用调货送货,多在江湖少在家。耕田种土、照顾老小,每年还喂几头生猪,陈茂容的日子里没有一刻空闲。

要是没有什么意外,日子也就跟农村所有的妇女一样,没什么特别之处。想不到,1985年9月,丈夫的一个弟弟(兄弟中的老四)忽然检查出得了黄疸肝炎,且久治不愈,恶化成肝硬化腹水,1987年冬,不幸离开人世。“死者长矣”,却丢下了1岁半和2岁半的两个儿子。碰巧,弟弟死后不到半年,守寡的弟媳妇也经人介绍嫁人了。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权利,陈茂容一家对此毫无异议,可两个侄子咋办?跟着母亲走,那是一个偏僻的山村,且不说到了新的家庭里难以适应各种关系,就是以后上学读书,每天光爬山来回就要五六个小时。陈茂容一想起就心疼,含泪抱着两个侄子,并对要改嫁的弟媳妇说:“我会好好待他们,送他们读书。满18岁,你乐意,再来打迁移户口。”就这样,家里又添了两张吃饭的小嘴。日子越发紧张拮据忙碌了。#p#副标题#e#

侄子小小年纪就没有了父母,陈茂容格外疼爱他们。家里除了每年打2000公斤左右的稻谷,喂猪收入2000多元外,没有其他财路。可每年过年,两个侄子都要各做一身新衣服。自己的儿女有钱就做,没钱就不做。自己喂的猪,只留下内脏供家里过年用,其余全卖了。家里即使有点肉,也要用来待客。客人来了,煮的那点肉,大人小孩一律不动筷子,只往客人碗里夹。客人吃后还剩了有,只有两个侄子可以吃,当然是小的优先。这些规矩,一有机会,陈茂容就对自己的一双儿女进行严格教育。天长日久,在他们头脑里根深蒂固了。前几年,搭帮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工作队建设小康村,可以优惠建房子,陈茂容一盖就是两栋。一双侄子的85平方米,两层。自己儿女的73个平方米,也是两层。光贷款近4万元!陈茂容至今还在陆陆续续归还,从没向任何人开口要一分钱。两套房子紧挨乡政府,有4个门面,今年做卷闸门,两个侄子外出打工,陈茂容的大儿子出钱出力,花了6千元,做得妥妥贴贴。关于钱,不向两个弟弟提半个字。

“打是疼,骂是爱”的俗语成了不少人打小孩的理由,可陈茂容说“都是肉,打当然疼。”所以,她从来不动两个侄子半个指头。记得那次小侄子死活不上学,丈夫动了手,硬要他发誓保证上学。仅这一次,陈茂容如今提及还忍不住要落泪。她一有机会就语重心长教育4个孩子:“你们要和和气气,努力上进,好好做人。要是能读书,家里就是卖了锅子,拆了窗户也供!”4个小孩从不打打闹闹,认真读书,1996年至1998年,4个孩子同时读小学、初中,每学期一开学光学费就要2000余元,陈茂容一年到头舍不得做一件新衣服,每餐小菜拌米饭,经常东挪西借。为了减轻经济压力,她利用家挨近乡政府之便,开了一家小卖部,销售烟酒副食品。由于超负荷透支体力,1989年,因结扎后左腿的筋痛,靠拄拐杖走路,陈茂容就一步步移着煮饭喂猪,照管小卖部的生意,可从没一句怨言。无论怎样的困境,从没半个念头让几个孩子辍学。现在,自己的两个孩子都成家立业了,两个侄子出外打工谋生。但最惦记的仍然是婶婶陈茂容。远在浙江打工的大侄子每个月至少有一个问候电话。去年夏天大侄子生病,陈茂容硬是把侄子召回家治病。“无论东西南北,家都在坛树下。”两个侄子有着相同的感觉。

“人最宝贵。”没进过学校门的陈茂容,坚信这个道理。她不仅把自己的两个孩子和两个侄子养大成人,娘家弟弟生病,弟媳妇走了,她把1岁多的小侄女接来,像亲女儿一样带到7岁,直到她上学读书,可每到寒暑假,小侄女又主动跑回了陈茂容这个姑姑家。娘家父亲喜欢陈茂容家的和睦,在她家一住就是3年多。只有过年时才跟儿子回家住一段时间。婆婆90高龄,一年四季一炉火,晚上床上一壶热水。隔三叉五,陈茂容做婆婆喜欢的猪心猪肝汤孝敬她老人家。婆婆年高体弱,小病不断,每年光药费要上千元。每当婆婆不舒服的日子,端菜端饭、洗脸擦澡……陈茂容用心地侍候着。

关于平凡的事例五:

    自从四川大地震发生之后,全国及至全世界的目光到聚焦到这里,从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中,我们能看到饱受创伤的灾民,看到英勇的人民子弟兵,看到与死神搏斗的白衣天使,看到来自志愿者、慈善机构等等忙碌的身影,但是也许电视机前的我们永远不会看到这样一群人…………

据一位正在四川做志愿者的天涯网友电话爆料,在救灾现场,活跃着这么一群农民工,把在当地救援的解放军都感动得落泪。

他们是山东莒县一个村的村民。领队的叫刘中明,是一个种田的农民。12日晚上听说四川地震后,他马上与同村的另外九个村民商量,决定立马赶赴四川帮助救 援。14日凌晨一点多,带着自家做的山东大煎饼和装满水的水壶,坐上其中一位村民刘守华的一辆三轮车,刘中明等10个农民踏上了抗震救灾之路。他们在三轮 车上用歪歪扭扭的字体写上了:“山东莒县农民救灾志愿者”十一个字。可能,他们是这次四川大地震后最早出发的志愿者了。

因为是三轮车,不能上 高速,他们只好一路走国道或省道,一路上要交过路费、过桥费。(平均50公里一个收费站)10个人挤在一个小车厢里,饿了吃煎饼,渴了喝口水,就这样,他 们赶了三天三夜大概2000多公里的路,来到了四川。因为路不熟,他们是靠问路问过来的,这一路上遭遇了多少白眼和误解,有许多的人嘲笑他们开的车这么破 烂,也有人说他们是为了不交路费才打出救灾的牌子,没有人相信这几个农民真的要去四川当志愿者。但是他们没有停下脚步,只想快点到达灾区。

到四川之后他们就直奔灾区,首先来到了广元,几天后又到了绵阳,如今又辗转到了安县,他们每天搭帐篷、为各地来的运送救灾物资的货车卸货,几天来搭建起帐篷200多顶,卸下的救灾物资则已经数不清了。

天涯工作人员电话联系刘中明,当我们问到会不会觉得太累了,刘中明腼腆一笑:“我们是农民嘛,有的是力气。”时间已经是22日晚上的九点四十五分了,电 话里头的刘中明表示等下还要去卸货,至于什么时候回家,还没有定,因为“这里还有很多事情。”家里的农活,走之前已经让亲戚帮忙了。采访的最后,我们问刘 中明此刻的感想,他说:“我觉得自己的力量太小了……”

下午给我们电话介绍这几位农民志愿者的单先生说:“他们吃了很多的苦,连奋战在救灾第 一线的解放军战士都对我说被这帮农民工兄弟感动得落泪了。但是他们这一路过来都不被人理解,也没有人在意他们。忙了这么多天,他们唯一的希望是——回去的 时候能不能省点过路费,过桥费。”

标签列表
热门文章